无处不在的供应链,从条形码到碳足迹……

导读

从一件商品上的条形码,到一杯咖啡背后的碳足迹,再到中国企业海外创业,供应链正悄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。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的双重驱动下,物品编码成为全球流通的“身份证”,助力实现供应链全程可追溯;碳交易机制逐步嵌入产业链各环节,推动绿色制造与物流升级;海外工业园区与创业园区的建设中,高效、低碳、智能的贸易运输网络正加速形成,为全球供应链注入新动能……从工厂到市场,从东方到世界,这条看不见的“链”,正连接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每一处细节。在第三届链博会上记者探访的这几家企业,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并不熟知,但他们的服务或他们所处的行业,则深刻影响着你我他。

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围绕“条码无国界,商品通万国”主题在第三届链博会上展示全球统一标识技术的创新应用。作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属机构,该中心自1988年成立以来,持续推广国际通用的物品编码标准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于1991年加入国际物品编码组织(GS1),已为130多万家企业提供赋码服务,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消费品达2亿种,稳居全球第一。

本届链博会上,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展示两大亮点。一是商品条码对中非贸易的赋能作用,二是首次公开的“中非贸易数字化互信验证平台”。该平台基于国际通行的产品数字身份标识,解决中非贸易中数字化程度低、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,实现产品身份互认与数据可信,既能助力非洲产品在华流通,也能打击假冒伪劣、保护中国企业权益。同时,现场还将呈现APEC ESG供应链透明化、亚太海运物流可视化等国际合作项目,以及全国实时商品数据大屏,全面展现条码技术在跨境贸易、质量监管等领域的核心价值。

 

碳排放权登记结算(武汉)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“中碳登”)在链博会上展示“以碳为媒,绿色发展聚链成势”的涉碳生态链。目前,中碳登是生态环境部授权、湖北省负责,联合北京、上海等八省市共同建设运营的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机构,为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各类交易主体提供碳排放权注册登记、配额分配、清缴履约、交易清结算等服务。该企业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级重要基础设施,助力落实“双碳”国家战略的核心要素市场、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展示窗口。

本次中碳登展示聚焦四大亮点:碳市场,建定价机制降减排成本;碳金融,拓绿色融资渠道;碳普惠,以碳账户量化减排激励;碳产业,推动高碳转型与低碳培育。该企业在链博会上通过展示墙呈现涉碳生态链图及四轮驱动成效,如“武碳江湖”APP等创新实践;LED屏幕则展示以中碳登为核心的工作成果,尽显绿色低碳发展的实力。

 

泰国金池工业园作为海外园区代表参展,“打造安心、放心、舒心、温馨的宜居宜业家园”为主题,展示中企在泰发展的全链条解决方案。该园区位于泰国巴真武里府,隶属泰国工业园区管理局,聚焦汽车零部件、新能源、电子等产业,提供标准化厂房定制、土地租赁(含产权)及一站式落地服务。其核心优势在于华人管理层以保障高效沟通,独特区位叠加“七通”基建(通路、通电等),更有BOI+IEAT双重政策红利,包括最高13年企业所得税减免、外籍100%持股、土地永久所有权等。

该企业在链博会上重点展示中英泰三语团队提供的全流程服务(从注册到投产),以及产业生态构建成果,即通过技术孵化平台推动本地化生产,在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产业集群。

 

胜科城镇发展集团聚焦“越南、印度尼西亚产业链布局”,展示东南亚工业投资的核心机遇。作为拥有30年经验的资深城镇综合开发商,胜科已在中、越、印尼开发24个项目,涵盖工业园区、商业及住宅,总面积近14800公顷。此次展示将重点分享东南亚热门工业投资区的政策与资源,助力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。

亮点项目包括印尼巴淡岛Tembesi创新园区,该项目依托“新加坡+1”模式,聚焦制造业、电力等产业,位于自由贸易区内,享有进出口免关税、企业所得税约22%、避免双重征税等优惠,配套燃气电站、净水厂等完善基建,且距新加坡仅20公里,交通便捷。现场通过展示墙与LED屏,详解其低碳解决方案与数字化园区运营,彰显在东南亚产业链布局中的资深实力。

 

外资企业CLK在此次链博会上以“Makes the World Accessible”为主题,重点呈现产业链、供应链国际合作的拓展成果。作为Calik Holding的子公司,CLK凭借经验丰富、充满活力的专业团队,在物流、贸易及采购领域构建了独特商业模式,并以高效且全面的方法贯穿运营全流程。业务布局上,CLK不仅深耕丝绸之路传统产品的贸易与运输,还积极拓展化肥、石化、硫磺等刚需产品的流通领域,同时为丝绸之路上的建筑及能源项目提供材料采购服务,全方位覆盖产业链关键环节。

CLK从能力建设到价值创造的全链条实践,以及中外企业在供应链本地化与产业链扩展领域的探索经验,都充分彰显了其在全球贸易网络中连接资源、赋能合作的核心价值。